来源: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时间:2024-05-28 | 分享到: |
|
A类
穗金委办函〔2024〕83号
市委金融办关于市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
第20242059号建议答复的函
方雪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建议》(第20242059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市发展改革委等会办单位意见,并与您作了沟通,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纵深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
一是深化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出台《广州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从四个方面提出了100条改革任务,以加快营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全力建设全国产业生态最好、政务服务最优、综合成本最低的营商环境高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二是推进政策兑现事项统一管理。组织全市各部门、各区按照标准化要求梳理政策兑现事项,明确事项名称、受理条件、办理时限、申请材料等办事要素,将原繁杂的政策业务转化为统一规范的实施清单,切实解决了以往政策兑现服务“没听说”“看不懂”“找不到”的困境。三是科技赋能提供便捷服务。利用大数据资源、电子证照等建设成果,将政策补贴的发放准则与企业信息精准比对,智能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并精准推送信息,企业一键确认,即可免申即享。四是汇集涉企服务资源。“穗好办@企”平台汇聚全市范围内的惠企政策超3100条、相关政策解读超3300条,集成超1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囊括100多项社会资源服务、400多种融资产品、2000余家人力资源机构、11个区的招商信息,“一站式”为市场主体提供包括政务服务、融资支持、人力资源等在内的九大类服务。通过线上平台+线下洽谈模式为政府和企业搭建沟通场景,处置4702家企业1.12万个诉求。五是提升服务精准度。搭建企业标签体系,发布企业标签,运用智能交互和自动匹配技术,按照“精准画像—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快速落地”模式,向企业精准推送专属政策信息。
(二)积极拓宽投资空间。
一是出台《广州市促进外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广州市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强化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吸引外资,促进外资向实体经济集聚,稳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二是不断拓宽吸引外资渠道。2023年,全市新设外资企业6629家,同比增长92.6%。全市实际外资483.22亿元。规模占全省30.4%、全国4.3%;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55.62亿元,同比增长11.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73.28亿元,增长37.5%;金融业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增长12.6倍。2023年完成了全省首笔境外银行广州分行增资、全市首支QFLP试点基金的外资纳统。三是为外资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重点关注制造业、境外上市和国有企业利用外资,分领域召开世界500强投资制造业外资企业座谈会和境外上市企业座谈会,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第一个举办重点外资企业圆桌会,解决企业困难诉求、意见建议。联动广州楼宇促进会共建外商投资服务站,充分发挥楼促会协调资源、整合服务优势,推动外商投资服务更上一层楼。
(三)加强税源培植巩固工作。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高企上市倍增行动,鼓励优质科技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树立新兴标杆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向优质科技企业集聚,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组织发布“3+1”四大榜单,构建“硬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拟上市企业”梯次榜单及人工智能榜单。聚焦榜单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撬动社会资源共同培育企业。通过“榜、投、贷”联动形式为榜单企业赋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税费红利应享快享。连续第十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出“穗税春风惠民12条”广州特色便利化措施,简化优惠事项办理流程,大力推进税费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符合政策条件的严格落实“申报即享受”制度,实现95%以上优惠事项“免备案”,确保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及时惠及市场经营主体,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稳企安商服务发展大局。组建税源培植工作专班,推动完善党政部门税源共植机制,结合广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探索建立稳市场主体的“前哨式”预警机制,推出税收服务“百千万工程”16条措施,编制《支持乡村振兴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整理汇编《制造业税费优惠政策指引》148条,“一企一策”赋能企业创新升级,精准服务壮大优质税源,服务我市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四是强化财政引导提升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作用。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金融业发展,重点支持丰富我市金融业态、补强我市金融业综合实力短板、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优势、提高风投创投激励政策精准度、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服务力度等。
(四)加强民营经济组织服务保障。
一是推动出台《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设七章、四十一条,在要素保障、创新发展、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五个方面,为广州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律支撑。其中,第五章权益保护明确了建立及时受理和处理问题渠道、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等有关内容,加强民营经济组织法律保障。二是支持越秀区成立全国首个区县级地方金融调处中心,依托电子签名和语音机器人等科技手段及批量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经验与能力,通过和法院联动,协助法院和金融机构实现金融类案纠纷的化解,从立案到调解结束约30天,履约率提升至86.7%,为金融纠纷提供高效调解服务。三是建立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指导中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并在市工商联管理的广州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设立“广州市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指导服务中心”,为我市非公有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以及维权援助等服务,推动建立衔接配套、相融互补的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水平。建设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广州分中心,为我市各类企业和创新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指导服务,提升企业合规管理水平和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
二、关于强化金融服务数字化的建议
(一)构建数字金融发展政策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
一是积极推进数字金融、金融科技领域创新试点。近年来,广州市高度重视数字金融创新发展,先后出台系列支持政策,落地数字人民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区块链创新应用金融科技领域等一批国家级创新试点项目,大力打造数字金融生态体系,积极提升地方金融数字化监管能力水平,取得积极成效。二是将数字金融发展纳入广州市金融业“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大湾区数字金融科创中心,创建数字金融标杆城市。印发《关于推动广州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打造数字金融标杆城市的工作方案》,提出推动金融业态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广州地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构建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生态圈,培育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创新龙头企业及聚集区。三是大力推动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一台、一园、一室”(即:广州地方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广东数字金融产业园、中大湾谷风险管理技术实验室)为基础,全力打造我市“金融+科技+产业+人才”数字金融生态圈,目前已入驻广州民间金融街信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湾谷数字技术公司、中山大学国家级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等一批产业核心企业、数字金融机构、科研实验室、行业协会以及中国联通广州分公司建设的“广州数金云”、“广州地方金融数字安全运营创新中心”。推动设立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广州数字金融创新研究院等组织,为我市数字金融发展搭建桥梁、提供智库支持。
(二)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
一是支持鼓励广州地区金融机构运用数字科技稳步推动金融改革创新,自2020年实施以来已落地12个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加快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助力广州资本市场机构数字化转型,已落地第一批13个试点项目,通过率在各试点城市中排名第一;成功获批“区块链+贸易金融”和“区块链+股权市场”两个特色领域试点,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创新应用。连续两年举办金羊“点数成金”数字金融创新案例示范活动,遴选出30多个数字金融创新案例,涵盖产业链金融、智能风控、移动支付等重要领域的实践成果(第三届将于近期启动)。二是创新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广州模式”。自获批数字人民币试点资格以来,围绕“系统性”、“人民性”、“示范性”、“引导性”、“市场性”、“普及性”等六大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更多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落地,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新市民金融服务便利性。截至2024年4月末,我市已在食、住、行、游、购、娱、医、税、公积金等9类重点民生领域及重大活动、政务服务、惠民助农等14类特定领域落地特色应用场景,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169.40万个;流通(转账、消费)总计9245.59万笔、327.34亿元;落地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商户109.10万个。在第134届广交会、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等大型国际性活动中提供数字人民币钱包移动支付、硬钱包兑换等服务;在南沙创享湾粤港澳青创基地举办广州市首个数字人民币跨境消费节;在港科大(广州)校区举办数字人民币进校园联结穗港主题活动;由市属国企广电运通自主研发的“数字金融+产业”数字人民币生态合作平台项目在第五届中新(苏州)数字金融应用博览会亮相。
(三)大力推进融资信用信息平台应用和产品创新。
一是发挥“粤信融”“中小融”“信易贷”等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作用,融合企业政务信息、互联网信息和金融数据等多维数据源,为金融机构提供更精准、全面地的企业信用画像,促进银企融资对接更高效、便捷,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以解决中小微企业因轻资产、缺乏抵押物、政企银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24年3月末,“信易贷”平台广州站上线金融产品207个,累计放款金额2168.85亿元;“中小融”平台广州地区共57家银行机构上线116款产品,累计为656家中小微企业放款31.29亿元;截至2月末,“粤信融”平台广州地区注册中小微企业约23.47万家,上线232款信贷产品,累计撮合融资43.49万笔,放款金额1763.85亿元。二是多方协作创新金融服务。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需求急、贷款金额小、资金周转快等特点,持续强化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密切合作,通过搭建“银税互动”合作平台,实现税务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降低产品风险,简化申请流程,加快审批速度,帮助中小企业将无形的“信用”转化为有形的“信贷”,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困难。目前“银税互动”平台已创新开发“云税贷”“税银e贷”等27个产品,2023年累计为超2.7万户次纳税人投放贷款金额280.71亿元。
三、关于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的建议
(一)不断提升数字科技赋能金融监管水平。
一是指导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优化升级监测系统,建成18个子平台,获得18项软件著作权、6项发明专利,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试点。截至12月末,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共监测全市约23万家企业,发现风险企业335家,实现对地方金融风险监测全覆盖。推动筹建广州金鹰地方金融调处中心,打造智能化“互联网金融非诉案管”平台,截至10月调解成功结案25360宗,履行金额达1.79亿元。二是推出全国首个私募投资基金行业数字化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广州私募基金“瞭望塔”平台系统。打造以“监管链、司法链、征信链、风控链、服务链”有机衔接的地方金融“五链协同”监管和服务体系,有效降低诉讼调解、司法救济举证难度并实现案件批量智审,2022年该体系获评第三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信用案例。
(二)积极推动地方金融业态和监管数字化转型。
一是推动地方金融组织批量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作为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组织批量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试点城市,截至2023年末,全市已有29家地方金融组织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增强地方金融组织的风险管理水平,推动更好地深耕普惠金融。二是推动地方金融组织数字化应用。小贷公司方面,结合我市小贷瞭望塔监管系统推广运用工作,全面发动我市传统小贷公司纳入数字化运营轨道。典当行方面,目前我市持证且正常经营的93家已全部采用全国典当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端或者典当通软件进行展业并实现数字化经营。交易场所方面,结合《广东省交易场所监督管理办法》全面推动各交易场所建设数字化交易系统并实现数字化平台展业。
(三)常态化监测中小微企业融资情况。
每季度组织各区各领域不少于60家的中小微企业填报融资监测工作,从企业经营情况、资金情况、用工情况、投资情况、对政策了解情况等方面,切实掌握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推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感谢您对我市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5月28日
(联系人:黄慧远、张展维,电话:83171670、83171675)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市政府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越秀区政府、海珠区政府、荔湾区政府、天河区政府、白云区政府、黄埔区政府、番禺区政府、南沙区政府、花都区政府、从化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