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 时间:2014-07-31 | 分享到: |
|
一、2013年我市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主要工作及成效
2013年以来,按照2013年3月欧阳卫民副市长在增城市召开的农村金融工作座谈会精神,我办会同各有关区、县级市认真落实2012年底市府办公厅印发实施的《广州市加快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方案》,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我市农村金融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三农”信贷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3年,我办继续积极协调广州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资金投入。涉农贷款余额增速快过全部贷款,2013年末,广州市涉农贷款余额1287.36亿元,同比增长28.6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4.69个百分点,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8.1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涉农贷款226.69亿元,同比多增67.66亿元。农村贷款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余额增长迅速。分城乡地域看,2013年末,农村贷款余额1007.84亿元,同比增长42.05%,占涉农贷款比重78.29%,同比上升7.41个百分点;当年新增额为239.81亿元,同比多增124.23亿元。城市涉农贷款余额279.52亿元,同比下降4.10%。农村贷款余额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农户贷款余额快速增长带动。2013年末,该类贷款余额130.88亿元,同比增长95.07%,当年新增额为64.5亿元,同比多增60.61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快速增长。分用途看,2013年末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64.48亿元,同比增长了155.71%,在农户贷款中所占的比重为49.27%,同比提高11.68个百分点。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引导和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下,农民从事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涉农贷款前五大行范围未变,集中度有所下降。分机构看,2013年末,工商银行(262.75亿元)涉农贷款余额最高,其次是农商银行(192.93亿元)、农业银行(185.78亿元)、建设银行(142.73亿元)和国家开发银行(86.99亿元),5家行涉农贷款余额合计871.19亿元,占全市涉农贷款余额的67.67%,比2012年末占比(71.88%)下降了4.21个百分点。番禺、增城、花都、从化、白云等5家村镇银行存款余额35.58亿元,贷款余额35.45亿元,增长迅速。全市52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投放“三农”贷款1324笔,累计投放7.94亿元,贷款余额5.06亿元,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对“三农”的支持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成为我市农村金融服务的生力军。
(二)“三农”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企业上市“双百工程”,截至目前有2家农业企业实现上市。2013年以来,我办积极发动农业龙头企业在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截至2013年底已有绿之尚、三香园等一批农业企业成功挂牌。增城市与大业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成立了增城市中小企业贷款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已成功发行了规模1亿元的增城市“挂绿1号”信托债权基金,向广州科密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增城市企业提供1亿元贷款。
(三)“三农”政策性保险稳步开展
近年来我市继续推广实施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水稻种植保险及农村住房保险,同时积极研究开展新险种试点,并于2013年5月正式印发实施了广州市政策性渔业保险实施方案。2013年全市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承保能繁母猪40920头,实现保费收入245.52万元;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376.04万元,为全市68.81万亩水稻提供了2.75亿元风险保障;政策性农房保险保费收入287.85万元,累计承保631747户,累计承保率97.99%,其中白云区、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承保率达到100%。番禺区大力发展新型农业保险,创立了以“地方政府主导,卫生部门监管、保险公司承办、信息化操作”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和保险公司服务各自的优势,“新农合”番禺模式创全国的先河,被国家卫生部授予新农合“全国先进示范区”,实现了番禺区农民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番禺区水产养殖保险试点获得“中国水产业风云榜年度行业服务与管理奖”,水产养殖保险进入实施推广阶段,将为番禺区渔业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四)农村金融组织不断完善
我市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做好扶持政策的落实,支持村镇银行增设分支机构,2013年我市村镇银行共设立9家支行,加强了对“三农”基层的金融服务。我市5家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以服务三农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其中花都稠州村镇银行截至2013年10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0.11亿元,同比增长125.49%,比年初增长51.24%;其中涉农贷款占比达到60%以上,被中国银监会评为2012年度全国“农村金融服务先进单位”。番禺新华村镇银行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推出 “建房贷”“小额担保贷款”等产品,截止11月底,涉农贷款4.13亿元,占贷款总额的五成。萝岗区积极协助开展广州萝岗惠民村镇银行相关筹建工作,做好前期市场调查、营业用房考察,进行选择股东,审查股东资质,确定股东结构等工作,目前,萝岗惠民村镇银行已获批筹建并已召开发起人大会,预计在2014年2月前可以开业。黄埔村镇银行初步确定由江门农商银行作为主发起银行。
(五)农村金融示范镇(村)建设有序开展
2013年初,我市确定白云区(江高镇、江高镇水沥村)、南沙区(黄阁镇、黄阁镇东里村)、从化市(城郊街、城郊街西和村)、增城市(小楼镇、派潭镇,小楼镇腊圃村、正果镇黄屋村、中新镇霞迳村、石滩镇岗贝村、派潭镇高滩村)等 5镇8村作为我市农村金融示范镇(村)。2013年以来,我办积极协调指导各区(县级市)推进农村金融示范镇村建设工作。增城市积极打造农村金融服务示范镇,派潭镇主要结合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产业金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已完成金融街区规划,腾空了办公场所,正在根据金融机构的要求对办公场所的建筑物框架进行安全加固,农业银行、长江村镇银行、人保财险公司、汇鑫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即将落户。小楼镇主要打造农村金融信用服务示范镇,在西境村、九益村率先开展信用村试点建设。在小楼镇设立镇级农户信用信息数据中心,负责组织农户信用信息审核,指导村委会开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与农户信息评价。从化市积极开展信用村建设工作,成立从化市征信中心,在人民银行从化支行挂牌,全面推进从化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西和村农村金融服务站已正式挂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在西和村农服务站设置自助设备。南沙区黄阁镇积极开展金融一条街建设和引导金融机构进驻工作,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协商对接,引导其加快进驻金融服务街区。白云区制定了《白云区创建农村金融服务示范镇工作方案》、《白云区创建农村金融服务示范村工作方案》,全面铺开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对江高镇内35条行政村的农户进行信用信息采集。
(六)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取得新进展
在借鉴中国银监会关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温州等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我办会同市农业局、市法制办、市工商局、市民政局等单位反复研究,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联合印发了《广州资金互助合作社业务试行办法》及《广州资金互助合作社工作指引》,开展农村地区金融组织创新,通过互助的形式实现农户内部资金的聚集和余缺调剂。积极发动有意愿、有实力、有需求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设立资金互助社,全程指导一衣口田公司发起设立增城福享资金互助合作社,协调广州农商银行研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结算系统,发挥支付结算、数据统计及监督管理等作用,增城福享资金互助合作社预计将在2014年1月底前开业,我办目前正在指导其他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设立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前期工作。
(七)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步开展
为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013年年中,市金融办与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营管部联合制定印发实施《广州市信用村试点建设工作方案》,选择了白云区江高镇水沥村、南沙区黄阁镇东里村、从化市城郊街西和村、增城市小楼镇西镜村、九益村等5个村开展试点信用村建设,我办会同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营管部指导各有关区(县级市)金融工作部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目前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基本完成,对农户进行了初步信用评级,正在引导金融机构向信用户发放信用贷款,西和村11户信用评级较高的村民已于2013年底获得了广州农商银行的5万元授信。
(八)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不断优化
支付结算服务体系取得较大成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一是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受理环境进一步优化。截止2013年末,广州农村普通POS户数4897户,同比下降20%;电话POS户数13004户,同比增长103%。二是银行卡开立与交易快速增长。2013年,广州农村共发行惠农卡0.81万张,福农卡7.6万张;银行卡交易金额2073亿元,同比增长51%。三是农村地区电子支付迅速发展。截止2013年末,广州农村网上银行户数154.7万户,网上银行交易量88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和75%;手机银行户数105.8万户,交易量1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和327%;电话银行户数59万户,交易量11亿元,同比略有下降。四是助农取款服务基本覆盖农村地区。截止2013年12月末,广州已开通助农取款服务点347个,其中增城160个,从化141个,其他区县46个,全年累计支付现金200.94万元。涉农金融服务网点不断增加。2013年,广州市县域共有19家中资银行236个银行营业网点,比上年增长9个,2家村镇银行及34家小额贷款公司,7家保险公司45个保险营业网点,2 家证券公司 3 个证券营业网点,金融从业人员6762人。
(九)加大对农村金融的资金支持力度
在2013年上半年协调安排5个农村金融示范镇每个镇40万元合计200万元的农村金融工作经费的基础上,我办会同市财政局印发了《市金融办 市财政局关于开展广州农村金融建设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区(县级市)金融工作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开展了申报工作。经审核,2013年发放我市农村金融建设资金501.8万元,主要对村镇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站安装自助银行设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等给予补贴,以及对区(县级市)金融工作部门开展农村金融示范镇(村)建设工作给予专项工作经费。
(十)建设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增城市作为我市农村金融重点区域,经我办积极协调由省政府批准成为我省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增城市已制定了《增城市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方案》,正在拟定《增城市挂绿新城产业规划》,提出挂绿新城将以建设生态型金融功能区与总部经济区为核心,打造花园式现代生态金融与总部新城,该规划已通过初次评审。广州农商银行已与增城市签订投资落户农村金融产业园协议,广东省金融结算中心已完成初步规划选址。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下一步,我办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2014年中央1号文精神,深入推进我市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更好地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
(一)落实农村金融工作方案协调推进各项农村金融工作
按照《广州市加快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方案》提出的目标和工作任务,继续推进落实各项具体的农村金融工作。在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方面,重点推动在萝岗区、南沙区、黄埔区设立村镇银行以及现有白云、花都、番禺、增城、从化等5家村镇银行设立支行,争取设立专门为“三农”服务的支农小额贷款公司,加快设立一批资金互助合作社;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方面,重点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上市及在新三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在发展政策性和商业性农业保险方面,继续发展农房、能繁母猪、水稻、渔业等政策性涉农保险项目,研究开展奶牛、马铃薯和玉米等保险项目,根据番禺区试点情况,研究政策性水产保险的推广工作;在引导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重点推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在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会同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营管部推进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一批农村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
(二)积极打造农村金融示范镇(村)
按照农村金融示范镇(村)的标准,协调推进农村金融示范镇(村)建设工作,鼓励参与试点的5镇8村结合各自实际,打造不同模式的农村金融示范镇(村),形成各自特色,2014年底我办将集中验收,对达到农村金融示范镇(村)标准的予以授牌。
(三)全力支持增城建设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
将增城市作为我市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区域,支持增城市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各项改革创新,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打造具有较高水平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重点建设增城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功能区(农村金融街),开展金融项目招商,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小贷公司、担保公司、证券公司、风险投资、信托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聚集发展,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基地,打造服务“三农”、功能齐全、辐射周边的农村金融功能区。加快建设小楼、派潭农村金融服务示范镇,支持各类相关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街区设立分支机构聚集发展。在新塘镇建设农村金融一条街。
(四)开展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引导银行类金融机构开展“三农”金融产品创新,以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与农房“三权三证”为抵押担保开展授信,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扩大农村地区贷款规模。支持广州农村产权交易所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的流转,鼓励金融机构与广州农村产权交易所加强合作,共同开发和推广依托产权交易平台完成的涉农应收账款融资及农产品订单融资等新型金融产品,拓宽中小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的融资渠道。依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开展森林碳汇研究和项目开发,并以碳交易为量化手段,在增城,从化分别设立广州绿色GDP生态调节示范区,试点生态补偿机制。
(五)推进资金互助合作社建设试点工作
按照先试点,成熟后逐步铺开的原则,稳步推进资金互助合作社建设工作。加强对资金互助合作社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支持资金互助合作社加快发展。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的动员培训工作,争取在增城市、白云区等区域再设立3-5家资金互助合作社,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为“三农”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缓解“三农”融资难题。
(六)继续与市发改委等部门沟通争取农村金融资金支持
农村金融需要更多的支持尤其是资金支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办将继续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制定出台农村金融建设资金申报指南,为农村金融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相关农村金融项目尽快落地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