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运行 > 小额贷款

国企试水小贷公司曲线涉足金融领域

来源:本网  时间:2012-09-28 分享到:

  国企投资小贷首先看中的是小贷行业较佳的盈利水平;其次,如今许多公司都想进入金融领域,但金融业门槛一般很高,而通过小贷公司可曲线‘触金’,成为涉足金融领域的重要切入点。

  一股国企投资小额贷款公司的热情正逐渐蔓延。

  今年以来,江苏、陕西、海南、广东等地由国企发起成立的注册资本约为1至3亿的小贷公司陆续涌现,试图从小贷市场中分一杯羹。自2008年试点以来,小贷行业绝大多数为民企所占据,随着小贷客户数量与影响力不断增加,竞争格局正发生微妙变化。

  涉足小贷

  新金融记者注意到,国企投资小贷的热度并不均衡,北京和重庆是国企投资小贷的早期代表,而江苏、陕西、海南等地直到今年才试水小贷领域。

  央行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267家,贷款余额4893亿元,上半年新增贷款977亿元。其中浙江有209家小贷公司,贷款余额为626.85亿元。但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国企投资的小贷公司只有一两家,而在北京的39家小贷公司中,贷款余额为46.06亿元,控股股东大部分为国有企业。

  “广州有25家小贷公司,其中3家为国有企业发起成立。”一位广州小贷圈内人士告诉记者,广州民间金融街开设以后,陆续吸纳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进驻,其中包括广州越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广州市广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广州市广永小额贷款有限公司3家国有小贷公司。

  据重庆国资委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重庆将组建10余家由大型国有企业牵头的小额贷款公司。去年10月,注资1亿的重庆市北部新区信联产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重庆第一家国有独资小贷公司,由重庆进出口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随后,重庆国有企业加速布局小贷领域,今年8月底,重庆轻纺控股(集团)公司、重庆进出口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等9个股东共同出资2亿成立了该市规模最大的国有性质的小贷公司——重庆市北部新区信汇产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汇小贷)。

  近年来小贷公司不断扩容和政策限制的不断放宽,为国企投资小贷提供了条件。按照2008年银监会发布的试点文件,小贷公司注资必须全部为实收货币资本,由出资人或发起人一次足额缴纳,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元。与此同时,单一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份,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

  但为适应各地实际情况,小贷注资上限和单一持股比例有所突破,比如广东小贷的注资上限由2亿调整为5亿,2个以上主发起人(或最大股东含关联方,下同)持股比例合计不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45%,其中单个主发起人持股比例不超过30%。较之普遍资金不足的民营小贷公司,国有企业成立小贷公司颇具优势,尤其表现在银行融资和企业自有资金方面。作为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国有企业,小贷公司将成为国企资金流转获利,曲线进入金融领域的另一渠道。

  曲线“触金”

  国有企业热衷小贷并不偶然。试点四年后,小贷已经从一个盈利水平极为不确定的行业成长为年收益普遍为10%~20%的准金融机构,并且隐含“转正”获得金融牌照的机会,这些均对国企投资形成极大吸引。


  “小贷行业整体收益较佳,同样成为国企的投资渠道。”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浙江大学金融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金雪军表示,国企投资小贷首先看中的是小贷行业较佳的盈利水平;其次如今许多公司都想进入金融领域,但金融业门槛一般很高,而通过小贷公司可曲线“触金”,成为涉足金融领域的重要切入点;三是通过组建小贷公司,国企可配置资金,用于支持上下游的小微企业。

  每一个国企身后都有着一条长长的产业链,牵系着不少配套企业,这些企业因缺乏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资产而游离于银行金融机构之外,形成巨大的市场融资空缺。而国企组建小贷公司正是看好这一市场空间,以缓解配套企业的资金问题。比如重庆首家国有小贷公司便是专为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供应链上的企业服务。随后成立的信汇小贷亦将目标客户锁定为重庆轻纺控股集团产业链中的三四千家配套商和供应商,为他们提供应收账款质押等抵押授信业务。这种专为国企项目配套企业融资的贷款方式,可提升项目整体的配套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这是小贷行业不断扩张的结果。”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国企投资小贷主要是做人气,小贷业务量小人多,但当前国企的投资渠道也十分有限,投资成长性较强的小贷行业,可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前述广州小贷圈内人士认为,大型国有企业易于从银行融资,加上自有资金,往往拥有数亿的资金盈余,这些资金放在账户上无法形成资本收益,急需寻找投资出口,而小贷公司的组建门槛相对低,可成为国企流转资金,以钱生钱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国有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的一大跳板。

  综合国内多个城市的金融改革方案,小贷公司扩容成为共同点,各地不约而同地提出大力发展小贷公司,监管层也频频释放小贷转村镇银行的可能性。这些信号加速了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乃至外资进入小贷领域的进度,小贷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相关信息

   主办:中共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广州市企业上市工作办公室 粤ICP备20020024号-3 地址:广州市广仁路1号广仁大厦
网站标识码:4401000043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720号